.

如果技艺会说话富阳竹纸北宋御用文书纸

北京最好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淡宁

富阳竹纸,又称为“富春竹纸”或“富阳土纸”,纸张以嫩毛竹为原料,品种包括元书纸、京放纸、高白、海放、花笺等近20种。年,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蔡玉华,男,年6月出生,家里祖祖辈辈以制造竹纸为业。年恢复了元书纸的古法制作工艺。年被评为竹纸制作技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年,又被评为竹纸技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不差流量的同学,请戳视频观看——

这是年《生活》杂志电视事业部为蔡玉华拍摄的《富阳造纸人》专题纪录短片。

这种纸,写满十捆就能考上状元

一位在杭州孤山修了30多年古籍的修书人告诉记者,纸张也是分酸碱性的,现在许多木浆纸都是酸性,这些PH值低于6的纸张经不起长年的存放:“所以修古籍最好是采用和古籍本身一样的中性纸张,比如竹纸。”

竹纸的制作技艺发展经历了晋、唐及宋初,竹纸脆而易碎的低质量水平时期,经过不断的工艺改良,最终达到了所制纸张让“工书者”喜爱不已的高质量程度。

从此竹纸大行于世,在产量上渐渐超过了皮纸和麻纸,成为了中国纸业的重要品种。

在机器大生产出现之前的历史中,手工造纸技艺的世代传承,是竹纸制造业延绵不断的前提。就竹纸制作技艺的产生时间来说,欧洲制造竹纸的最早时间为19世纪,中国的竹纸制作技艺则比其早了千年左右,足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之一。

以竹造纸,竹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原料,南方盛产竹的地方,如浙江、江西、福建、四川等省,竹纸业都曾盛极一时。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浙江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称号,其竹纸制造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已有一千多年。

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以其纸质柔软、卷舒虽久而墨中不渝,不为虫蛀的特点,享誉国内外。其制法技艺在继承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没有的。而在富春竹纸众多的品类中,元书纸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种。

元书纸古称赤亭纸,是浙江富阳的特产,生产历史悠久。

北宋真宗时期(-)已被选作“御用文书纸”。因皇帝元祭(庙祭)时用以书写祭文,故改原称为元书纸。“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说的就是写完十捆富阳元书纸才可能考中状元。

但是,目前在富阳纯粹做传统元书纸的作坊已经越来越少了。

但蔡玉华的作坊便是这凤毛麟角。

时至今日,他依然坚持按古法工艺生产元书纸,生产的元书纸微含竹子清香,落墨不化,发墨良好,是书画创作用纸和古籍印刷的良品。

蔡玉华所住的灵桥镇蔡家坞村,位于富阳和萧山交界的向天岭山脚下,是小源山区的最深处。

现在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小源山区有着悠久的造纸历史。民国时期这里出产的“昌山纸”,曾获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在当时被列为“特等国货”。

村子四面环山,山上全是翠竹,村里多户人家,70%以上姓蔡。据家谱记载,蔡氏一门自明朝永乐年间由萧山迁到蔡家坞,即世代以造纸为生。

竹纸制作技艺传到蔡玉华这里,已经有十九代了。

蔡玉华的父亲早逝,13岁高小毕业后,蔡玉华便拜父亲的徒弟蔡启云为师,学习元书纸制作工艺及相关技术。

那时候还在生产队,蔡玉华一开始在纸槽中打杂,做了3年学徒,到年才正式抄纸了。

手艺这个东西,不能只懂得埋头苦干,很多时候还需要悟性和巧劲。蔡玉华喜欢追根究底,师父教的时候,他不光知道怎么做,还要问出为什么这么做。也因此,同时学做抄纸的几个人,蔡玉华是最早学成,最快能独立抄纸的,经常受到同行们的称赞。

光是抄纸还不够,蔡玉华还跟着师父去山上砍竹子,学师父削竹子,怎样把一根竹子变成一张纸的过程,里里外外大大小小,蔡玉华都学了个遍。

蔡玉华在翻滩

蔡玉华在皮镬堆放竹料

改革开放后,蔡玉华和妻子自己开了槽厂做纸,起早摸黑地干。

那时候的纸由供销社统一购销,蔡玉华生产的纸是免检产品,能卖最高的价格。

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书写习惯的改变,手工纸的市场快速萎缩。纸工们为了养家糊口,纷纷改行。

蔡玉华也曾短暂地出去打工和做生意,但兜转了一圈后,他还是回到蔡家坞干起了抄纸的老本行。

直到年,有一家文化公司慕名找到蔡玉华的师父蔡启云,想请老人用古法做一批元书纸。蔡启云那时已七十高龄,身体多有不便,就介绍了徒弟蔡玉华给他们。

蔡玉华按古法工艺做了一批纸,马上得到了文化公司的认同,同时也拿下了两年的订单。

自此,蔡玉华又恢复了在生产队时的古法工艺,生产元书纸。

从一根竹子到一张纸的“72变”

“片纸非容易,措手七十二”,这句古老的纸农谚语是说元书纸要经过72道工序,才能从一根竹子,变成可以书写的纸张。

每年小满节气前后,漫山遍野的毛笋开始脱壳放桠长成嫩竹,这时候的毛竹是最好的做竹纸的原料。太早,毛竹含水量高,成浆率低;晚了,毛竹纤维太老,影响纸的质量。

这半个月时间里,蔡玉华要把一年的原料都准备好,是一年里最忙的时候。

毛竹从砍下来,要经过断青、削竹、敲白、浸料、断料、沤灰、蒸煮、漂洗、捆缚、淋尿、堆蓬、落塘、舂料、打浆、抄纸、榨纸、牵纸、烘纸等大小67道工序,全过程约天,才能制成质量上乘的竹纸。

蔡玉华非常重视每一个环节,因为做纸是一个整体的工艺,每个工序环环相扣,前一道工序没做好就会影响后一道工序的生产。

严格按照古法,竹子选的嫩,足够的浸水时间,石灰沤的浓淡适宜,蒸煮时间恰到好处,原料清洗得干净,打浆时间把控得好,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偷工减料,才能生产出一张高质量的元书纸。

富阳抄竹纸的方法与《天工开物》中“造竹纸”的记载基本相同,只是技巧更加精致完善。

首先把舂好的绒状细料放入纸槽,和水搅拌,使其溶解均匀,成为稀薄的浆液。

抄纸工两手持帘床入槽(帘已放在帘架上),荡起浆液入于帘内。

竹帘随手腕动作而前后左右自如晃动,帘上浆液平衡荡漾,使期厚薄均匀,继而帘床慢慢向前倾斜,使多余的水浆由前沿晃出。

帘上就深淀一层薄的浆膜,这就是纸页,再将帘拎起,放到纸架板上。

轻轻揭起竹帘,板上就留下一张湿纸。如此一次一次抄放,到一定数量再压干。

这项工序劳动强度最大,全凭双手感觉,眼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