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夹江县定下“名贫困人口脱贫、27个贫困村退出的目标,实现脱贫摘帽。如何达成这一目标?日前,记者走进全县3个村社,探寻夹江全域脱贫摘帽的“战术”。精准施策,真扶贫扶真贫姜万云家危房改造前后对比为了甩掉黄土镇东月村的“穷帽子”,驻村第一书记王宁和村干部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了帮扶措施,助力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一样,根源不一样,帮扶措施也不一样。”王宁对此深有感触,“有的家庭脱贫志气、信心不足,有的因病致贫,有的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过程中,要因户、因贫施策。”村民姜万云家缺乏劳动力,儿子又缺技术,村上开出的扶贫“药方”是对姜万云进行医疗兜底,对其儿子进行技术培训。陈斯军家的孩子正在念大学,陈斯军妻子因患有红斑狼疮,缺劳动力,村上对这一家的帮扶措施包括为其孩子争取贫困学生教育扶贫基金,进行医疗兜底。精准施策“精准”二字的要义,也包括用好用活政策,比如李志学家里面的房子因年久失修,年被认定为c级危房,如果按照相关政策,李志学的房子是要自己掏腰包的。但由于李志学家庭情况特殊,如果自筹资金的话,根本不能支付这笔费用,于是王宁与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为其争取了维修资金,用于新建李志学的房屋。“扶贫还需要精准施策,要把扶贫政策用好用活,才能让扶贫扶到心上帮到实处,让贫困户得到真正的实惠。”王宁说。扶贫+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周贵元正在剪葡萄周贵元是新场镇黄林村6社村民,今年63岁,他一家共有3口人,妻子因残导致没有什么劳动力。自己年纪偏大,又没有特别的技术,一家人的生活过的特别清贫。年,精准扶贫工作开始后,周贵元一家被识别为贫困户,并且被村支两委确定为脱贫攻坚重点帮扶对象。“驻村干部经常来我家,和我谈心、鼓励我,村里大事征求我的意见,开大会邀请我去发言,发展产业邀请我去考察……”周贵元说,他从这些点滴行动中感受到了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的良苦用心,觉得自己该振作起来做点什么。年,黄林村发展起了葡萄和李子产业,周贵元主动找到村社干部,以劳入股的方式,在村里面的产业园里帮工挣钱。从年开始,周贵元基本上每天都在村里面的葡萄园和李子园里劳作,每天可挣70多元,算下来一个月大概可以有多元的收入。另外,周贵元还种了2亩茶叶,一年劳作下来,可收入1万多元。年,周贵元成功“摘帽”。“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新场镇黄林村驻村第一书记李叔连说,“扶贫要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业扶贫,为村集体经济“造血”黄波曲正在向贫困户了解情况凌晨5点过,木城镇百果村第一书记黄波曲就起床了。“昨天有好几个客商打电话定了黄花菜,这不,正带着大家到地里摘黄花。”黄波曲说,百果村的黄花产业兴起以来,实现年人均增收余元。而就在1年前,百果村的黄花还产业还是非常零散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呢?1年前,黄波曲到村上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发现,白果村虽然有良好的黄花种植传统,但是村民的收入一直不高,整个村子还有不少未脱贫的贫困户,经过调查。黄波曲、驻村工作队成员与村“两委”几经思索和考察,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白果村虽然有悠久的黄花菜种植传统,但是都是小打小闹,没有一个成规模的销售体系,导致一直卖不上好价钱。“现在都是电商时代,我们的黄花菜也需要跟上电商脚步,到网上卖才行。”黄波曲提出了产业种植电商销售的想法。年8月,百果村种植的产业种植电商销售黄花成熟了,为了打开销路、打响品牌,黄波曲和村“两委”忙前忙后,在京东上面开设了夹江县生态黄花销售电商销售专卖店,村民生产出来的黄花菜经过加工后,在京东商城上销售。目前,已累计销售黄花菜2吨。村民人均年增收元,村集体收入从几乎为零增长到如今的1元,今后还将稳步增长。3个村的脱贫摘帽故事是夹江县脱贫攻坚的缩影。据了解,下半年,夹江将从补齐短板、加强考核、防范风险、专项治理等方面着手,下足“绣花”功夫,确保顺利完成全年27个村,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姚蜀)来源:夹江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