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丁伟李昕锋摄影摄像报道
3月9日,四川夹江。一场春雨过后,天愈发朗润起来,山间的茶园里氤氲散去,村民们纷纷系上茶篓上山采茶。
采得的嫩芽,很快被送到附近的茶企,在一阵阵轰鸣中加工制作好,再通过各路物流、快递发往全国,甚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广阔市场。
实际上,这样热火朝天的场景,已经持续了近1个月——当地各方通过努力,破除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让春茶与春天同步到来。目前,该县家茶企已全部复工。
接下来,作为拥有30万亩茶叶基地的四川第二大产茶县、四川最大茶叶出口县,夹江将稳步迈向“全国出口绿茶第一县”的目标,预计今年茶叶综合产值可达70亿元。
镜头一:山间采茶忙一人一天挣元
雨停后不久,张国均就出门了。他是夹江县木城镇大旗村村支书、村主任。张国均的家在大旗山的山腰,周围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茶园,这里海拔约米,是理想的高山茶产区。在“茶叶梯田”间走了一圈,发现茶垄间并未积水,不远处已经有人开始采茶,他赶紧回头让妻子吕其芳联系工人。
到中午时分,茶山上采茶的人越发多起来。张国均家已经投产的8亩茶园里,除了吕其芳,还有3名周边赶来的工人。“昨天4个工人,今天通知迟了,只有3个。”张国均拿出手机查了一下,自己家是正月二十二,也就是2月15日开采今年春茶的,和往年的时间差不多。
行情也和往年差不多,独芽一斤60元,之前卖过70元,一芽一叶一斤40元。“一个茶农采一天,能卖多元。周边乡镇来的工人,一天下来也能挣多元工钱。”张国均预计,当地春茶采摘会持续到3月底,加上后续的夏秋茶,亩产值有元至元。
正是依靠茶叶,大旗村于年顺利脱贫。“以前种玉米、水稻,只够糊口。后来种了茶叶,日子才好过起来。”据张国均介绍,茶是大旗村的支柱产业,全村多人,约亩茶园,人均达到近4亩。近年来,当地更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打造了多亩的欧标茶园示范基地。
镜头二:茶企忙生产已发出去4批春茶
这个欧标茶园示范基地,牵头企业是四川华义茶业,就在木城镇场镇附近。下午1点,当大旗村的村民们在茶园里手指翻飞的时候,华义茶业的车间里已经响起了轰鸣声。“以前都是晚上收鲜叶生产,现在白天都在干了。”企业负责人方义开说,今年是2月14日开始生产的,现在每天收鲜叶6、7千斤,和往年相差不大。
一框框刚刚收来的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烘干,便成了一包包上佳品质的名优绿茶。“上午才走空运发了一批,1公斤,每公斤元。”方义开说,名优绿茶主要发往国内其他省份,2月27日发出第一批以来,这已经是第4批。
除了发国内,华义茶业还是四川首个自营出口中亚的茶企。名优绿茶生产线旁边的一个车间,做出口茶的机器也在运转,忙着执行之前就已获得的订单,“前几天才发了4个专柜、余吨,发乌兹别克斯坦,创汇约20万美元。”
方义开同时还是夹江县茶业协会会长。几天前,他召集副会长单位和几个大的茶企开了个碰头会。“整个市场呈现出前紧后松的状态,总体情况比预想的好。”大家反馈信息显示,受疫情影响,前期市场反应比较疲软,但进入3月以来明显复苏,前期产品积压的情况明显消解。
背后:“茶四条”领衔要素保障给力
春茶产销两旺的背后,离不开当地相关部门的努力。“我们提早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据夹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出台“茶四条”增强茶企信心。2月13日,县政府发布《致全县春茶生产、加工企业(户)、采购商的告知书》,为复产茶企提供用电、用气支持,同时做好金融保障,发挥农担贷和茶叶贷的优势,协调金融机构加大茶业贷授信力度,投入了风险抵押金万元,按照1:20的杠杆为茶企贷款2亿元,提振了茶企生产积极性。
二是两手抓畅通交易环节。在疫情影响初期,采取“茶企申报-镇街审核-农业局备案”模式,办理了张“茶叶交易证”,解决了疫情初期茶商流通不畅的问题,鲜叶下树后第一时间就能被收购加工。针对干茶销售不畅的问题,组织茶企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