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历史书中讲到的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从选料到成纸共有十五道环节、七十二道工序,半年一轮回,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纫平整等特点······”夹江县马村镇杨家竹纸制作技艺第14代传承人杨宏伟正在给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讲解手工造纸流程。
辉煌与落寞
乐山不仅有闻名世界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还有着传承悠久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夹江县的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拥有多年历史。自唐代以来,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历史悠久著称,因此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夹江手工造纸中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纸一时名声大噪,成了当时全国各地名流追捧和争购的对象。其传统手工造纸技艺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展示,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抗战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生产地,产量、种类、品质、技术均为全国之冠,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国脉和文脉,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小听我爷爷说,那时,夹江的造纸远近闻名,就连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也先后两次来到马村镇石堰村改进造纸工艺。”杨宏伟颇为自豪的说道。
过去,夹江县马村镇作为夹江传统书画纸重要产地,仅石堰村就有上百家造纸作坊。
随着技术改进,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规模较大的纸坊仅需20天左右就可以制出国画纸。而手工造纸成本高、耗时长、效益低,不少传统手工造纸坊选择了转行,剩下的30余家也在放弃与坚守中犹豫,这里面的年轻人也屈指可数。
如今,坚持从事古法造纸的人已不多,因为太苦,经济收入也不高难以维持生计,相关造纸技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杨宏伟摇了摇头,表情也随之而变,就如快要下雨的天空。
坚守与传承
马村镇状元纸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点,杨宏伟的爷爷杨占尧,是当地有名的手工造纸能手,杨占尧在年被中国文化部授予竹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因为能抄出一丈二尺的大国画纸被评为“纸状元”,这个荣誉一直挂在杨家堂屋里显眼的位置。年,杨家纸坊改名状元纸坊。
在造纸世家出生长大的杨宏伟,从小耳濡目染,也对手工造纸技艺有着很深的感情。作为杨家第14代竹纸制作技艺传人,为了让竹纸制作技艺得以保留,在大学期间就跟随母亲在全国范围内展示竹纸制作技艺,大学毕业以后毅然回家传承这项事业。
问及为何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留在大城市工作。今年只有26岁的杨宏伟坚决地说道:“我是土生土长的马村人,从小在竹麻号子的吆喝声中长大,造纸对大家而言更多的是传统技艺、是文化,对我而言则是血脉与乡愁。”
将夹江手工造纸恢复到历史鼎盛时期的辉煌,是执着坚守造纸技艺文化传承的杨宏伟最大心愿。
对年轻的杨宏伟而言,这份执着坚守像一名坚守阵地的战士,延续传统手工造纸则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杨宏伟从懂事起,跟随爷爷杨占尧学习竹纸制作技艺,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熟练掌握了传统手工造纸七十二道工序。年6月,杨宏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竹纸制作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我读高中的时候,有旅行社组织游客到我们这里来体验古法手工造纸,但当时传播途径有限,没有形成气候。”杨宏伟回忆说。
随着通讯网络的发展,游客体验完手工造纸后,将手工造纸七十二道制作工序发到朋友圈,不少人被神奇的手工造纸所吸引,纷纷前来咨询。杨宏伟深受启发,于是,他开始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