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豆腐乳始于咸丰年间,最早的师傅邹三和就是从德昌园学艺后到夹江开办作坊,尔后字号逐渐响亮,享誉四川。当然,夹江豆腐乳有自己的特色,不仅有原味、五香味,还有麻辣味,兼收并蓄,在传承中有创新。这也证明了夹江历来就是个美食汇聚之地,邹三和开辟了一个新的码头,想来他是未料到百年后事的。
夹江的泡菜也非常有名,尤以“土门泡菜”为胜。最早做的是土门镇人胡志强,过去他在镇上开餐馆,顺带做点泡菜,客人觉得好吃,吃后还想带走,这样就触发了他专门生产泡菜的想法。
如今不少泡菜加工是在大的窖池里放入工业盐和各种调料,用铲车搅拌,再用机器扎碎装袋,根本就不用坛,与传统泡菜大异其趣。但真正的泡菜须用古法泡制,在土门镇我们可以看到土坛装菜之后,菜在坛中发酵,四处是咕咕冒泡的声音,犹若到了乡村田野,蛙鸣如潮,极富诗意。
土门泡菜在五六月迎来生产旺季,大蒜、藠头等开始入坛,接下来是豇豆,然后是辣椒。辣椒以大荆条、二荆条为佳,皮薄、肉厚,土门泡菜中的泡海椒酸辣适中、香嫩脆口,确为一绝。豆腐乳、泡菜除了家常吃之外,还是烹制菜肴的调料,与豆瓣有同功之效,正是有了如此优质的美食“胚子”,一地的美食才会变得风情而妖娆。
考察一地的美食,其实只要看它的小吃就能知其大概。到夹江,豆腐脑是需要吃上一碗的,吃完了再到小城去转一转,才叫不虚此行。若是早晨,叶儿粑也是应该去品尝的,迎春路上的“曾叶儿粑”颇有口碑,蒸笼一起锅,热气腾腾。这家店的肉泡粑很有特色,撕开粽叶,色白如玉,味道略有回甜,还有一丝细细的发酵米香,让这一天的早晨陷入瞬间的恍惚中。
又转到水果街的“叶包子”。此店的鲜肉包子不让天津狗不理,皮薄馅实,葱味浓郁。叶包子的最大特点就是只用香葱,不用姜蒜,所以包子上笼一蒸,香了一条街,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才是一座小城应该有的烟火气息。
夹江好吃的东西多,随便到一家小摊小店,好像都能够找到美味。比如路过吴场的时候,你会看到一家叫“吴场牛肉”的小馆子,蒸、烧、炖、拌、炒,样样齐全。你只需点一道没有吃过的菜——脆皮牛肉,味道香辣,肉质脆嫩,真是非常好吃。当时就想,若在顿头上,不点个三五个菜,再打上二两小酒,怎么也对不起人家的手艺。
夹江饮食给我的印象是闾里小巷都藏着美食,在不经意之间,诸如像柒烧鸭、卓鸡肉、雷烧烤、龙江味抄手等夹江美食就可能扑面而来,让人产生饕餮之欲。
理解一个城市往往是从美食开始的,行走在夹江街头,你能体会到一种宁静、悠闲与自得。同治年间,夹江县令陈遇赞坐在夹署大堂上,正对着峨眉山,他希望的也许就是这样一种境界:“更喜民安无急牒,途中得句且闲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