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东风堰350年古堰泽润生民

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210410/8833326.html

新华网北京9月4日电东风堰,位于青衣江夹江段左岸,于清康熙元年开工建设,距今已有余年,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境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灌溉夹江县漹城、黄土、甘霖、甘江4个乡镇48个村公顷农田。

年,东风堰成功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年,为肯定东风堰水利工程在水文化建设中的示范作用,东风堰成功入选水利部“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10个典型案例之一。

在传承现存的水文化遗迹和理念上,东风堰引入新时期治水理念,结合夹江县地方发展规划,以保护水生态,弘扬水文化,做活水文章为基础,在水文化建设中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东风堰隧道穿过大观山千佛岩文物风景区

千年县邑水文化“山高水长”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夹江以自然形胜而得名,昭示了夹江人民千百年来与水利发展源源不断的情怀。东风堰工程沿线至今遗留了大量历史文化景观和水文化遗迹,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夹江千佛岩。千佛岩石壁上至今保留着众多关于水利的题刻,如“禹迹千秋”“山高水长”“河润九乡”“泽润生民”等,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在这些题刻中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和传扬。

东风堰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后,夹江以此为依托充分挖掘水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国教育频道“华夏文化之旅”栏目播放《青衣江畔的多彩夹江》;以“东风堰”为主题的夹江县首届“古泾流风”有奖征文活动;中英文版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丛书——《夹江东风堰图志》、以记述东风堰工程为代表的《夹江政协文史资料第十一辑》(水利专辑)出版发行……这些不同形式的成果,介绍了夹江、青衣江的自然与人文,展示了以东风堰为代表的夹江水利文化精神,凸显了夹江水文化的“山高水长”。

千佛岩景区山岩下隧洞流向县境东南坝区的东风堰,旧名毘卢堰、龙头堰,民众呼为穿山堰,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年9月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尊崇自然水文化“天人合一”

东风堰堰头采用无坝引流的取水方式,在渠道上采取“开缺湃水”的排水方式,不仅没有阻碍青衣江的有效行洪,也减少了渠道的淤塞而保障畅流。年上移东风堰堰头时,为了保护千佛岩石窟摩崖造像群不受破坏,特意在千佛岩山体中开凿了约四百米的隧洞,使“堰向岩心而穿过,未伤千佛之身”,做到了“千佛与琼液共存,万咏与清流同唱”。

东风堰的历代建设者们实施堰渠改造维护衬砌时,均采用与其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圬工建筑材料。在对东风堰的各项建设中,夹江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了人文生态景观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形象风格,在渠线布置、断面形式、衬砌材料、衬砌形式的选择上均与遗产风貌、古代灌溉文化等人文景观及夹江县规划打造的峨眉前山旅游度假区相配合。

东风堰水利工程尊重自然、运用规律,是水利工程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以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放水节

传承创新水文化特色景区

年2月18日“二月二龙抬头”夹江东风堰首届放水节仪式,向中外游客展现东风堰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工程的历史底蕴。放水节仪式遵循古制、传承古风,全景展现祭祀、开闸等古制流程,复原“鸡骨占年拜水神”的恢弘场面,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对于灌溉工程遗产而言,重要的是文化传承。为更好利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张名片,在保护好东风堰的同时,夹江县委、政府整合资源,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以保护东风堰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同时,为普及发扬古人治水智慧,向广大群众展示和宣传水历史、水文化、水景观,进一步为千佛岩-东风堰旅游区建设提供有力的灌溉工程遗产支撑,形成以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为依托的新景点,夹江县正在加紧建设东风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家水情教育基地,从而为游客驻留夹江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