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来分享一点的故事,再来感受一下前辈们的伟大。
建设基地时,绝大多数人在接到任务时,并不知道要去哪里要去干什么,只知道一个代号叫,但为国奉献青春、贡献知识力量是他们的共识。
八千军民奋战实验基地,场面十分壮观,但生活却很艰难。在基地生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喝的水,来自稻田、河沟,喝了经常拉肚子,不少人还落下了肠胃系统的毛病。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独立自主研制的中国核潜艇动力装置,共和国没有等太久。经过艰辛打拼,年,陆上模式堆核动力装置由自身的发电机供电,我国首次实现用核能发电。从此中国具有了独立自主的核动力技术能力。如今,高通量堆已经安全运行40多年,为我国核反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当国家决定建设核电站时,从基地走出来的人才和技术,为秦山一期核电站和后来的大亚湾核电站提供了支持,目前中国具备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大型核电站的能力。
在“华龙一号”设计早期的一次谈判中,引进派打算向国外公司购买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技术。然而,无论如何谈判,对方始终坚持如果将来使用这种蒸汽发生器技术的核电技术用于出口,必须经过其同意。相当于给车买一个轮胎,结果轮胎商不允许这辆车出口。
迎难而上,我们解决了一个个卡脖子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并创造的“堆芯”。堆芯如果受制于外国,自主核电就无从谈起。“堆芯”是我国三代核电区别于国外技术的最主要特点,这种设计在国外通用的组堆芯基础上,每边增加5组元件,4边共增加20组元件,形成组堆芯的创新设计,将电厂可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
通俗地讲,堆芯就是华龙一号的灵魂,相当于给汽车搭载上了发动机。设计人员又瞄准核电寿命要求,改进了压力容器设计,使核电站能够运行60年之久。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研发走过了近20年历程,根本源于我国50余年来深厚的核动力技术积累,而这些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今的基地依旧繁忙,为打造“华龙一号”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非能动安全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确保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陆上模式堆建成开始,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先后自主设计建成了多种类型的研究堆,为我国核电的自主研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就这样,四川夹江的一条山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在中国核电事业的发展中,基地传承的精神与技术,助推一代又一代核电人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核工业的真实写照是“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
致敬!四川成都多公里外的深山里有个夹江基地,核潜艇从这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