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之旅

客从何处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

曾几何时,每每从梦中醒来,有一个声音总是在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往何处去?

是啊,每一个人,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庶民百姓,对于这个蓝色的星球您都将是匆匆的过客。每天都有人来,每天都有人走,我们都是地球的客人。

从记事起,我就听长辈讲:我的老家在江西一个叫瑶浦(音)的地方,那个地方有许多姓赵的,半个县都是的。先祖到南阳当官,病死在任上,因为闹长毛回不了老家,就落户在河南省鲁山县的楼张村,寄居在黄道台家。当时在县城里有生意,托一个叫张录(音)的山西人经营,张卷走了店里的现金就消失了。家道中落,一对无耐的小夫妻挑着担子进山,来到了我现在的家:鲁山县熊背乡草店村杨不乃树组,投了老丈人许家。

许家是村里的大户,目前仍有50%的人口姓许。分成三个院:东院,西院和当中院。主房都是砖瓦房,这在十里八乡都是少有的。我家住在东院的偏房里。

年,我4岁的时侯,爷爷赵长松生病去世。

年,奶奶张氏去世。

在家族的墓地上,父亲指着右边的一列三个坟说:下边这个里面埋的是我的爷爷赵世昌,再上面那个是我的老爷(曾祖父),最上面那个是他的母亲但不是亲的(即不是生母)。

我问:他的生母呢?

答:在南召。

我问:为什么?

答:与老祖合葬了,这是个小老婆,没有生养。

我问:南召什么地方?

答:不知道。时间太久了。

第一部分:一张地契

年,我大学毕业,终于在经济上独立,摆脱贫困的束缚,可以做自已想做的事了。有一年春节,从老家一个旧柜子角里找到一捆绵纸,其中一张是地契。

卖契

立卖契人:张之恒。因使用不给,情愿将名下土地一亩二分出卖于赵维新名下永远为业。此地坐落于杨树庄北。

东至:业主栽石为界;

西至分二节,北节至业主栽石为界,南节至堂弟之杰圪壈,栽石为界;

南至:业主之恒栽石为界;

北至分二节,东节至业主栽石为界,西节至张家坟地。

四至分明,春秋祭扫,出入道路通行同中议订。卖价大市钱壹拾貮仟文整,附带大粮银四分,其价当日交清,并无私债准折。如有族人争议者,卖主一面承应。两家情愿各无异说。空口无凭,立约为证。

立卖契人:张之恒

同中人:同胞叔兆宾兆嵩

堂叔兆元

堂弟之杰之瑶

甘拱辰

黄大梧

黃平政

黃平华

黃平屿

大清咸丰七年三月初一

这个杨树庄是埋葬先祖的地方吗?这个赵维新是谁?是赵世昌的什么人?为了解开这个迷,我决定做一次实地考察。

从南召县地图看叫杨树庄的村子有4个。第一次去是年的夏天,我和妋夫老五一起找了一个地方,在南召县城的西边崔庄附近,但不是的。到了年,因为工厂要搬迁到江苏省的连云港市,想到远离家乡后可能就没有机会再做这样的事了,我叫上堂兄天义趁五一厂里放假就出发了。先坐车到了红宇机械厂,那一天风特别的大,我们先找到了厂里的招待所登记了一个房间住了下来,本想到第二天再去。到了下午天快黑时,风突然停了,我俩便下楼去转转,顺便打听,去杨树庄怎么走,有人说:很近,有七、八里远。于是就说:干脆现在就去看看,反正也没有多远。一边走,一边打听,到了一条小河边,一位老人在刨地,

问道:请问这是杨树庄吗?

老人说:是哩,您是哪儿的?

回:俺是鲁山的。

老人说:是不是找您的坟哩?

心里一阵热流涌起,

回答:是的。您昨知道的?

老人说:昨不知,有名的鲁山坟。

老人抬手指了一下不远处的一处院落,说:“那不是,就那一家,成西家,兴是在家哩,您去问问吧。”

兄弟二人心花怒放,按奈着心中的喜悦推开了张成西老人的大门。

据成西老人讲:地契上买的那块地就在他家西边,他家与黄家也是亲戚,张之恒是他的老祖,张家娶了黄家的姑娘,进门的时侯还带了两个丫环,由于张家条件不好,又把丫环打发走了。你们赵家的坟,我们年年都上,因为和你家是亲戚。坟里埋的是一名县长,唐县知县,现在叫唐河县。埋的时侯棺材用骡子从曹店用驼轿驼过来的。

由于天色已晚,便相约明日再来。

第二天,买了礼物再去拜访,与成西的两个儿子都见了面,中午在一块吃了饭。

那一年,成西有七十多岁了,他的大儿子叫张新富,当过兵,还当过村里的支书,生了好几个姑娘就是没有儿子传递烟火,甚是郁闷。二儿子,叫新乐,三十好几了,还没有成家,喜欢看风水,对易经感兴趣。

大家一起来到坟前去看,几乎已荒芜,看不出坟的样子,坟的正上方有一条沟,据当时在场的聋子爷(好象是成西的叔叔)说有人下去过,但新乐不让他说了。那条沟据说是坟塌了,有只羊掉下去了,找羊的人下去过。

后来,我的伯父、父亲也去过几次,与张家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从杨树庄回来后,初步得出结论,南召埋葬的可能是从老家到河南的第一代人即赵知县与其夫人黄氏,第二代就是赵维新(就是买坟地的人),赵维新生赵世昌,赵世昌生赵长松,赵长松就是我的爷爷。下一步就是找到知县大人的老家。

从卫星地图上看,墓地位于两水交界之处,两水相汇形成的规迹酷似一大鸟之首。

第二部分:寻找知县

找到赵知县就能找到老家,第一件事就是到唐县查档案。

唐县,现名唐河县(民国13年改名,因为河北省也有一个唐县,河北唐县旧名行唐县),位于南阳市东南60公里处,人口万,面积平方公里,农业发达。是哲学家冯友兰的老家。

年5月,我从西安坐汽车翻越秦岭到达河南南阳,先到了车站附近的南阳市档案馆,查唐河县档案,没有查到。工作人员曾问我:有没有功名?我当时一楞,不知道什么是功名。第二天就到了唐河县,找到了县文化馆,给工作人员买了两箱饮料,一位中年妇女拿出了一本年编的《唐河县志》,但上面没有历任知县的记录。她说,你到地方志办公室去查查吧。于是我到了地方志办公室,接待人员正好是郑大的校友,她推荐了一位在当地比较有名望的专家,但当时专家不在家,于是就留下了电话号码。专家后来给我发了个短信,有一个在乾隆年间在唐县当知县的,但家是四川的。由于年代与籍贯都对不上,显然非我所寻之人。

在清朝,只要是考上进士就能做知县,我下载了《明清进士录》从中找到了清朝江西赵姓进士24名。

赵姓大清朝江西省进士题名录

序号

姓名

籍贯

及第年代

公元

甲次

名次

官职

1

赵天衡

江西赣县

乾隆13年

第3甲

第83名

2

赵廷愷

江西安福

咸丰2年

第3甲

第25名

刑部郞中

3

赵致和

江西奉新

道光2年

第2甲

第71名

4

赵德潾

江西南丰

道光12年

第2甲

第1名

江苏按察使

5

赵从佐

江西南丰

同治7年

第3甲

第73名

江苏东台知县

6

赵从蕃

江西南丰

光绪20年

第3甲

第21名

天津海关监督

7

赵宜勷

江西南丰

乾隆37年

第3甲

第26名

8

赵湘

江西南丰

嘉庆16年

第2甲

第69名

甘肃安化知县

9

赵润芳

江西奉新

道光25年

第3甲

第名

10

赵世章

江西宁州

乾隆58年

第3甲

第4名

11

赵世绪

江西新城

道光30年

第3甲

第26名

12

赵椿龄

江西南昌

乾隆25年

第3甲

第4名

13

赵坦

江西安福

道光16年

第2甲

第14名

14

赵由僖

江西南丰

乾隆16年

第3甲

第49名

15

赵由忠

江西南丰

乾隆7年

第2甲

第60名

16

赵春福

江西奉新

乾隆10年

第3甲

第9名

17

赵日冕

江西新建

顺治9年

第3甲

第43名

18

赵恩纶

江西安福

光绪24年

第2甲

第名

19

赵兴鸿

江西南丰

康熙57年

第3甲

第73名

知县

20

赵金寿

江西安福

光绪15年

第3甲

第名

21

赵镛

江西南丰

道光6年

第2甲

第35名

盐运使

22

赵惟熙

江西南丰

光绪6年

第2甲

第65名

民国甘肃省长

23

赵惟善

江西南丰

同治3年

第2甲

第71名

24

赵惟鏻

江西南丰

同治10年

第3甲

第75名

知县

因为知县是咸丰六--七年间去世的(去世时的年令不会超过70岁,据上辈人说知县上任时带病去的,去世时年令不大),考上进士的年令至少在20岁以上,所以中进士的年代在嘉庆—咸丰年间。

嘉庆朝25年(-),道光朝30年(-),咸丰朝11年(-),范围定格在-年间。

符合如下条件:

1、赵姓、江西人

2、在河南唐县做过知县

3、中进士的年代在-年间。

条件2是最不好查询的。因为没有一个完整的进士履历查询系统――输入进士的名字,就能显示其生平经历。进士发榜后,并不是马上被任名为知县,一部分去翰林院,一部分继续学习考翰林,只有成绩较差的三甲进士才被送到吏部文选司等机会,这叫侯缺,即等待知县位子的空缺,有的进士一等就是五、六年。因无法确认有哪一位进士做过唐县知县,此路不通,只好另选它法。

实际上,除了进士当知县,举人、监生都可以当知县。尤其是监生,花钱就可以买,再花钱就可以买个知县。

当知县的路径有很多条,不一定都是考中进士的。但只要考中进士就一定有资格当知县。

第三部分:唐县知县

如果能从历任唐县知县的名单中找到赵姓江西人,任期在咸丰七年以前,也能确定祖先的名字。按照这个思路,我决定查询《大清缙绅录》。

大清朝咸丰年间河南唐县缙绅录(以知县为准)

皇帝年号

公元

官职

姓名及简历

道光28年9月-咸丰元年8月

/8―/8

知县

朱堃,安徽泾县人,举人,道光28年9月补

县丞

李宗漪,江西临川人,附贡,道光24年10月补

教谕

李开邺,开封市人,举人,道光22年2月选

复设训导

皮士琳,汝宁人,举人,道光22年6月选

典史

王鼎贻,安徽风阳人,附生,道光26年8月补

咸丰元年9月-咸丰4年9月

/9―/9

知县

陈三辰,湖北蕲州人,拔贡,咸丰元年8月选

县丞

李宗漪,江西临川人,附贡,道光24年10月补

教谕

张元祚,开封人,举人,咸丰2年3月选

复设训导

皮士琳,汝宁人,举人,道光22年6月选

典史

金沣,直隶青苑人,监生,咸丰3年正月选

咸丰4年10月-咸丰6年6月

/10―/6

知县

县丞

李宗漪,江西临川人,附贡,道光24年10月补

教谕

张元祚,开封人,举人,咸丰2年3月选

复设训导

皮士琳,汝宁人,举人,道光22年6月选

典史

金沣,直隶青苑人,监生,咸丰3年正月选

咸丰6年7月-咸丰9年7月

/7―/7

知县

刘觐嶽,甘肃武威人,监生,咸丰6年7月补

县丞

教谕

张元祚,开封人,举人,咸丰2年3月选

复设训导

皮士琳,汝宁人,举人,道光22年6月选

典史

金沣,直隶青苑人,监生,咸丰3年正月选

注:时间以知县为准,其他官员以上任的时间为准

《大清缙绅录》是一专门记载大清朝各级在任官员的名册。《大清缙绅录》分文官和武官,文官又分京官和地方官。显然,我的先祖属地方官。按清朝的官制,唐县属河南省南汝光道南阳府管辖。在清朝,一个县只有四个官:知县,县丞(或主薄),教谕,典史。全国共有知县位,按照家族传说和我的推断,我的先祖应该是在大清朝的咸丰年间(最有可能是咸丰5-6年间)做的唐县知县,因为一个知县的任期是3年,即每3年由巡抚对知县进行考核,合格的接着干,不合格的下课或罢官,优秀的可以升官。

由于从咸丰4年10月-咸丰6年的6月,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知县的位子是空缺的,因此无法确定我的太祖父就在这两年做过唐县知县。当然也不能否定,因为如果有其它人在此期间是唐县知县,那就证明我的太祖父没有做过唐县知县。

据家族传说:知县上任时,黄道台的女儿不愿去,原因好像是赚官职太小。知县就带着儿子上任了,儿子年令很小,大约是十几岁的样子。由于没有掌印夫人,就从鲁山东边一个叫石灰窑的村子娶了一个许姓女子做妾。

带着一子一妾,知县大人蹋上了一条不归之路。也许是1年,也许是几个月,反正知县大人不久就病死在任上。按当时的风俗,应该是归葬故乡江西,但一则路途遥远,另外东南半边江山太平军与清军杀得天昏地暗,太平军如何能容忍清朝的官吏灵柩从其占领区通过?

史料记载:太平军年从广西起事,年攻入湖南,年1月占领武昌,年3月占南京。接着北伐,西征,长江中下游各省湖北,安徽,江西,江苏几乎被太平军全部占领。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水路被太平军水师牢牢控制,一直到年天京陷落,长江方可通航。

武昌,九江,南京这样的交通要地,都被太平军占据,知县不能回归故土,只能就地安葬。儿子回到了鲁山楼张由母亲黄氏抚养,只是可怜许姓姑娘不为黄氏所容,不得又回到了娘家,由于无人敢娶,一直到黄氏亡故,赵维新举家迁草店杨不乃树后,她也跟着到了杨不乃树,并由赵维新给她养老送终,。

第四部分:半部家书

年的春节,在整理家族遗物时,无意间发现了半部家书,由于是毛笔书写,无法全部理解,我在年初六那天到县城找到了高中语文老师王培中先生。王老师已退休,在南外环的一套公寓里潜心学问。经王老师指点,我大致读懂了其中的意思。

原文如下:

译文:(前缺)

祖母大人的点心钱五千元。

听香泉四叔说:我们是小股东,按你父亲名下的股份,上前年收的大醮款五万元,这些钱谁用去了,你要问问明白。另外听振卿六叔说:四伯母年年收我们的份子钱除去供养祖母轮饭后仍有二万元节余,这些钱用到了什么地方,你也要问问明白。

你在家善自珍重,以免远念。

你回河南搬你父亲的灵位时,务必送礼物给邓八爷家。

吴祥云的款子收好了吗?

当头赎出来了吗?

木器家什卖出去了吗?

宋国林地转当出去了吗?

这些事情你要办理的清清白白,记一账目带回来。不要乱花钱,切记!

这个信让你弟弟赵小瀑也看看。

              母亲黄氏   十一月二十四日字

祖母大人前面没有问好,在此一并向全家人请安问好。

你从江西回来时,替我买点东西,清单附在这里。

信只有后半部分,是一封母亲写给儿子的。初步推断是黄氏写给儿子赵维新的信,家书中的内容验证了许多传说。

1)老家肯定是在江西。以前总是说老家在江西但没有文字的证明,这封信说明了传说是正确的,因为信尾说:你从江西回来时,替我买点东西。

2)与黄家肯定存在亲戚关系。据说知县娶了黄道台的女儿,虽然不能肯定“黄氏”就是黄道台的女儿,但基本肯定赵维新的母亲就姓黄。

3)传说知县有8个兄弟,有7个在外做官。从信上可知,知县至少是兄弟6个,老四叫香泉,老六叫振卿。

4)至于小瀑男,可以肯定是赵维新的兄弟。据父亲回忆,父亲小时侯与祖父赵世昌住在小灰山沟,晚上睡在床上听祖父赵世昌说民国变乱时有一位叔叔死在鲁山城墙下,不知是土匪或是乱军所致。事件平息后,是赵世昌去安葬的遗体,就在城墙边上随便挖了个坑埋了。据说:赵小瀑是个赖材料,好吸大烟,没有成家,没有子嗣。

我推测:太平天国起义被平定后,大约在同治-光绪年间,黄氏派自已的二个儿子回到了老家江西,一则处理家族的田产林地物件,再者打算把知县的坟迁回故乡。但不知何故,迁坟的事没有做成,最终知县与黄氏合葬在鸭河水库旁边这个风景优美的小山村―――杨树庄。

当年约瑟做埃及的丞相时,有权又有钱,他临死时让他的子孙发誓:必须把我葬到迦南故乡。但不知何因,只到几百年后,摩西带以色列人出埃及时,他的后代才挖出了约瑟的遗骨,带回到了迦南,葬在了示剑。

知县没能回到故乡,至今他依然孤苦伶仃地寄居在距故乡千里之遥的鸭河水库边上,陪伴他的只有聪慧而又强势的道台女儿黄氏。但至少从年后,总有他的后人不时的前来拜祭,为他们带来祈祷与哀思。愿主赦免他们的一切罪过,让他们在天堂里有一席之地。

虽然从家书中获得了不少信息,但遗憾的是上面没有记载老家的具体地址,也没有知县的名字。当然还有许多信息让人费解:

什么是大醮?

股东是什么意思?五万钱值现在多少钱?

邓八爷是谁?

既然要收吴祥云的欠款,说明家里有钱才借出的,为什么又要当自家的东西?

是家里有困难吗,为什么要当东西?

当出去了,为什么还要赎回?

为什么要卖家具?

既然要卖家具,就是要现钱,干嘛还要赎当?

宋国林是谁?

转当是什么意思?

南召祖墓卫星地图1

南召祖墓卫星地图2

第五部分:南丰赵氏

从一开始寻根,我的目光就定格在了江西南丰县。原因如下:

1)传说老家所在的县赵姓是望族,半个县都是姓赵的。(这种传说,可能有误,但至少说明当地姓赵的分布比较广)经我查阅赵先华(南昌人,江西省赵姓联合会主席)的统计资料赵姓在江西各县的分布,依次为:永修县2%,南丰县1.5%,靖安1%,安福1%,上高1%。另据赵子来(宋太祖第三十四世孙浙江苍南金乡镇人)说,南丰过去叫赵半街。

2)传说老家的名字叫瑶浦(音,也可能是窑铺,姚浦等),大约在民国年间有个江西来的家乡人到了杨不乃树,那人帮助我家喂蚕。蚕下坡后,我的曾祖父赵世昌拿着卖茧的钱与那人一起回到了老家,并参与了修谱。据说,赵世昌回家后说正好他就是世字辈的,与字辈对上。因为住的那个地方叫瑶浦,他就把自已的名字改成了赵瑶浦以示纪念。查地图,在南丰城西南二里有一个村叫瑶浦村。因为家书上说过当辅的事,当辅是不可能开在偏僻之地的

3)传说我家是赵匡胤的后代。而南丰赵氏大多是太祖派。

4)传说家族中做官的很多。而南丰赵氏的科举成绩在江西赵氏中首屈一指。比如在大清年间,赵姓中进士24人,南丰赵氏占12人。而我的家乡河南省鲁山县,在大清朝年间总共才中了一名进士,他的名字叫许元善。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仅凭传说无法确定南丰县就是老家。

年的10月份,我决定专程对南丰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在去南丰之前,我与抚州上顿渡镇的赵国林(宋太祖第32代孙,江西赵联秘书长,)多次网聊,他答应与我一起去南丰。国林对江西赵氏的来龙去脉相当熟悉,对家谱也很有研究。

年11月4日我到达抚州,与国林见面,国林很年轻、英俊也很热情。晚上吃完饭,一起查谱。据谱载,国林也是太祖的后代。其肇基祖赵伯逵是南宋初年一起随康王南渡的,被封楚国公,在抚州东乡一带定居,子孙绵延,成为当地望族。据说伯逵公后代在抚州一带有上万人之多。第二天,和国林一起坐车到达崇仁县的孙坊镇见到了赵同经,赵明阳老人,两位老人都是家族事业的热心人,虽年事已高但经常东奔西走,寻找赵氏族人,拜访赵氏居地。首先看谱,据谱记,此村也属太祖派,号称茭陂赵氏或冈黄桥赵氏。其肇基祖为岁进士修职郎上饶人赵与廟和堂兄赵与华二人,此兄弟二人定居临川34都的西源村,传至第七代赵从望时,在明朝正统十年(年),又从西源村迁至33都里源新桥。接着在年,迁至现在的村――崇仁县冈孙坊镇黄桥。我的疑问是:从至今只有短短60几年,何以一个村几百口人都姓赵?可能是整村迁徒吧。

中午吃完饭,回抚州,坐高铁到南丰县城。第二日便到了瑶浦村旁边的赵家堡。瑶浦村没有姓赵的,大多是姓曾的。而赵家堡整个村都是姓赵的。找到了村长赵应根,他搬出了两筐家谱,经查阅:赵家堡赵氏属太祖派,其肇基祖为赵令确(宋太祖第6代孙,端明殿大学士),据记:南宋初年,赵令确,赵令蒧,赵伯靖三人护送孟太后去贑州,因见南丰风水好,就在当地定居。此三人即为南丰赵氏的开源祖先。但不巧的是,当时正是收获桔子的季节,南丰蜜桔是当地的一大特产,乡亲们大多以此为生,为不影响生产,赵应根说你们大醮时再来看吧。大醮?我的家书里面不是也提到过大醮收了五万元钱云云的。后经解释,大醮那一天全村族人要聚餐,做法事,祈福平安,但流传至今只剩下聚餐了。由于时间不巧,我们就各自回家,只等大醮时再会。

年12月13日(农历11月11,大醮)我和国林如约到了南丰赵家堡。经一天的查阅,拍照。基本上搞清了赵家堡赵氏的来龙去脉。但遗憾的是没能查到赵维新,赵世昌的名字。

赵家堡赵氏后代的名人当属赵从佐及其后人。

1、赵从佐(-)南丰县赵家堡人,同治二年(年)中举,同治六年()中进士,年任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江苏东台知县,山阳县知县,上元县知县,年致仕。

2、赵世犹(-)从佐之子,举人。历任安徽庐州府同知,南丰县代理县长。

3、赵令袆(-约)从佐之孙。

4、赵子渊(-约)从佐之曾孙。

据同经和明阳两位老人说:同治年间从南丰来了一位进士,要在崇仁的赵氏宗庙前竖旗杆。但崇仁的族人以宗庙太小承担不起为由,拒绝了,南丰人很生气,就不再往来了。本来以前都在一起修谱,从那以后就分开修了。这次查的赵家堡家谱有一半以上是年修的,主修人正是赵从佐。除了年的光绪版,还有少量乾隆版的和年版的。可能两位老人说的那位进士就是赵从佐。

国林说,大醮的说法只有南丰有,江西的其它地方都没有这种说法,由此就可以断定你的老家就是南丰。

但没有文字证据,我仍然难于认同。

江西南丰瑶浦村卫星图

崇仁孙坊赵家卫星地图

第六部分:小尔城黄氏

年的春节,当和家人们在一起过年时,话题不知不觉地又转到了老家上,既然可以确定知县的夫人就是黄氏,黄氏又是楼张黄道台的女儿,而楼张黄家又近在咫尺,为什么不到楼张去寻寻线索呢?年初五那天,父亲、五弟和我开车到了楼张村。经朋友引荐,见到了六叔黄兴铭,说明情况后,六叔拿出了一本书,是复印的几十页有关黄氏的简易家谱,但我一下就发现原来楼张黄氏也来自江西南丰!

这虽然不能说明我的老家也是南丰,但增加了南丰老家的可信度。因为按古人的乡土观念,同乡联姻是非常普遍的。聊了一会,六叔说,这些事黄国强最清楚,你问他吧,就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国强是恢复高考后第二年上的大家,毕业后在县畜牧局工作,现已退休,但又在郑州找了点事干。据后来他说,我给他打电话时那一天他的岳母去世,正在办丧事。

据国强说:楼张黄家是从下汤的小尔城迁过来的,但家谱在文化大革命时烧了个净光,黄道台确有其人,叫黄之澜,但具体事情说不清。我本想能从黄氏家谱上查到黄道台女儿的相关信息,从而能从上面发现她所嫁之人的意图没能实现。

年的春节前年29,我和国强开车到了下汤的小尔城,找到了黄兴义老人,老人家身体很好也很健谈,据他说:他们这一支黄家主要分布在下汤的小尔城,牛岭石,楼张,还有一支在南召的鸭河。兴义老人当过土改时翻身队的队长,由于成分好,所以在烧家谱时,他把有关他自已这一支的信息都用一个小本记下来了。据记:黄廷杰有五子,绳祖,绳宗,广绪,广绶,文豹。绳宗有五子:之涟之渊之澜之涛之澍。兴义是老二黄之渊的后代,是老三黄道台的师爷。但有关黄之澜及其儿女的信息无从知晓。

关于黄道台的女儿,家族中有关她的传说有好几个:

1)当年许氏稼到赵家时,因为她是农家姑娘,与生于官员之家的大家闰秀黄氏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的。许氏可能是不缠足的,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落地有声,老太太就说:许家姑娘,慢慢地,慢慢地。等到许氏走路蹑手蹑脚时,她又不满意了:许家姑娘,快快地,快快地。搞得许氏如邯郸学步似得无所适从。

2)黄氏是黄道台的第一任妻子所生,而黄道台的儿子们则是第二任妻子所生。等到她的庶母去逝,要出殡时,她坚决拦着大门不让通过,这在当时可能是符合礼制的,但黄道台的儿子们又非走大门过,于是黄氏拿出她亲生母亲的裤子挂在大门上说:想从大门过也行,从我娘的跨下钻过去。道台的儿子们将裤子一把撤下来盖在棺材上说:钻过去了,走!一拍棺材就出殡了。这个传说,让我想到了袁世凯。袁世凯也是小老婆所生,到了老袁官至山东巡抚时,就打算把生母迁葬至祖坟。没想到这事被嫡妻所生的大哥袁世敦一口回绝,任凭老袁好话说尽也没能得呈,气的老袁从此再不回老家项城,最后老袁葬在了河南安阳。

3)当年,知县上任时,黄氏嫌官太小,不愿去。知县无奈从鲁山城东的石灰窑找了一个许姓姑娘当掌印夫人,带着儿子赵维新就上任了。由于家庭不睦,仕途不畅,连气带病的,知县不久就去逝了。先是丘在当地,后来才葬在南召的。

因为听说南召有也黄氏居住,我和国强决定去南召再碰碰运气。于是中午在小尔城兴义家吃完饭就驱车直赴南召县。从鲁山到南召的鸭河村也不过一个多小时,如约找到了黄兴文,黄兴政等黄氏族人,相谈甚欢。也搞清了南召黄氏与鲁山黄氏的来历,但没有发现家谱,所以有关黄之澜后人的记载依然是个谜。

黄之澜字春江,江西南丰人,生于年(乾隆40年)。嘉庆17年,四川夹江县典史。道光元年,四川垫江县知县。道光三年---道光5年,四川渠县知县。年,四川松潘厅同知。年,道光9年,南皮知县。-,霸昌道。

虽然经过多方努力,搞清楚了黄道台的身世,也找到了黄氏祖谱,但祖谱上记载了黄氏从南丰迁鲁山以前的信息,而迁鲁山以后,却没有记载。鲁山的黄氏,在民国的时侯,也修了谱,但可惜在文革时一把火烧光了。个别留落到私人手里的,又无法得到,所以至今无解。

寻根之旅再陷泥淖。

第七部分:有志者事竟成

尽管多方努力,但寻根的结果却总是空空的。得到的信息要么是失望的,要么是矛盾的。在种种的尝试失败以后,我设想可否通过现代通讯手段,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