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秀,与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同为张献忠四大义子。刘文秀在张献忠时代最出彩的表现是:崇祯十六年(公元)冬,大西军由湖广入川,刘文秀时任平南先锋,曾发布有一道惩治明督师阁部杨嗣昌家族的檄文,文中说:“照得朱贼杨某,昔年曾调天下兵马敢抗天兵,某幸早死于吾刃矣。今过武陵,乃彼房屋、土田、坟墓在此。只不归顺足矣,焉何拴同乡绅士庶到处立团,合将九族尽诛,坟墓尽掘,房屋尽行烧毁,霸占土田,查还小民。”(文见杨嗣昌之子杨山松所著《孤儿吁天录》卷16,据顾炎武《明季实录》附苍梧兄《酉阳杂笔》载,该文原件尾书“有平南先锋印”)
该檄文是大西军流传至今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献,文中充分地表达了大西军除暴救民的起义宗旨。
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国,刘文秀即被任为抚南将军,曾率部攻克绵竹、绵州(今绵阳)、邛州(今邛崃)、丹棱、洪雅、夹江、峨眉等地,多有战功。
永历五年(顺治八年,公元),刘文秀受孙可望派遣,以抚南元帅的名义率军入川。其在八月到十月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迅速清扫了川东各种形形色色的割据势力,结束了四川地区军阀林立、互相杀伐、蹂躏百姓的混乱局面,让百姓过上稍为安定的生活。
时人赞道:“自此三川之阻兵者皆尽,虽杀运犹未尽,民难犹未弥,而回视向之日月捋虎,霜雪衣裘,倾耳戴目,东窜西奔,以欠赊须臾之死者,已不啻水火衽席之不侔矣。”(乾隆四十二年《富顺县志》卷5,《乡贤下》)
这一年(永历六年,顺治八年,公元),孙可望疏请封刘文秀为抚南王,让刘文秀为主帅,王复臣为副帅,由滇东出四川叙州,下重庆,进围成都。
孙可望这么部署的原因是清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李国翰已经占领了成都、重庆、叙州(今宜宾)、马湖(今屏山)、邛州、雅州、嘉定、眉州等府县,渐对云南、贵州形成侵逼之势。
刘文秀大军于八月初进抵叙州,突然发力,一举克城,俘清总兵南一魁。
该战,清军方面发回清政府的报告是:“全军覆没,南总兵(南一魁)不知下落,马总兵(马化豹)只身逃回,甲喇、牛录死难者数十余人”(郝浴《中山奏议》卷一《再报封疆大计疏》)
既得叙州,刘文秀又一鼓作气,强攻重庆,将据守重庆的清军打得如同落花流水,生擒清梅勒章京白含真。
重庆之战,清军“兵支离削弱,才得百人”(郝浴《中山奏议》卷一《再报封疆大计疏》)逃回保宁。
据守在成都的吴三桂、李国翰等人被大西军的凌厉杀气所慑,于八月十九日奔往夹江县与四川总督李国英紧急会商,准备放弃整个四川,全师“北撤,以保万全”(顺治九年八月二十七日李国英“为塘报滇贼入犯事”密奏本,见《李勤襄公抚督秦蜀奏议》卷八)。
清四川总督李国英、巡按御史郝浴等人极力反对,不得已,吴三桂、李国翰等人率军进入清朝在四川设置的临时省会保宁(今四川阆中),准备据守保宁。
清军在绵州、广元等处遭到刘文秀大军的掩杀,伤亡惨重。
黄宗羲在《永历纪年》中载:“刘文秀之入蜀也,善抚恤军士。蜀人闻大军至,多响应。于是,重庆、叙州诸府县次第皆复。吴三桂迎战辄败,敛军以奔,趋保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