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同云一次理发引发的人生思考

NO.1

少年记事

黎同云记得,那是一个春夏之交的时节,他随母亲在田间劳作。汗水顺着额前的头发滴到了眼帘上,也顾不上满手的泥土便顺势抹了一把脸。睁眼瞧见远处隐隐约约有一人走来,人未到声先至,耳边响起吆喝声“剃头哦!有要剃头的吗?”

“妈,我想剃个头。”黎同云望着远方。

母亲有些为难,却也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只说道:“咱们快点儿,把这猪草割完,回头换了钱,妈带你剃头去。”

说话间,剃头师傅已经走至了眼前,看见一旁瘦瘦小小的黎同云,还有他杂乱如草的头发。挥了挥手,示意他坐到凳子上来。“身上没钱啊!”黎同云心里想着,可是脚却不由自主地走了过去。

坐好,闭眼,只听得耳边“咔嚓咔嚓”的声响,再睁眼时,整个人已是整洁清爽,连看东西都比之前清晰了不少。接着,就是长达几十秒的面面相觑,黎同云尴尬地把手伸进包里掏了掏,空空如也。这时,剃头师傅笑了笑说:“没事儿,孩子,不收你钱,干活去吧,一会儿你妈该等急了。”

母亲得知后,语重心长地告诉黎同云,人一定要有一颗向善之心。

母亲的思想和处事原则对黎同云的影响深远。记得饥荒年代,家家都穷,人人都苦,常有乞讨之人从黎同云家门前经过,母亲看见了,都会给予乞讨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少则一碗水,多则一把米,总之就是不能让人空手而去了。

黎同云望着母亲忙碌的背影,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来

“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NO.2

爱洒社会

黎同云一天天长大,家里的日子也过得愈发紧凑。这时候,父母商量着送孩子们去学一门技术,一方面补贴家用,一方面也让孩子们以后有营生的手段。黎同云心里早有答案,对母亲说:“妈,我去学剃头!”

从此,黎同云开始了他用手中的推剪,心系社会,倾情奉献的一生。

成年后的黎同云开始忙着自己的剃头营生,不仅有了自己的理发店,生意也越来越红火,但他时刻不忘母亲的教诲,便是“生计困难的人来剃头,有钱你就收点儿,没钱就不收。”

(正在打扫店铺的黎师傅)

年开始,他凭借手中的推剪,利用节假日,行程多公里,为驻夹江、乐山、峨眉山市的部队官兵、武警战士,全县所有乡镇30多所中小学校的师生和留守儿童,为敬老院、光荣院军烈属,为离退休老红军、老干部,社会上的残疾人和贫困老人等义务理发5万多人次,牺牲休息时间多个小时,舍去个人收入20余万元。他关心未成年人,到全县30多所中小学校做事迹报告,每周六到乡镇看望留守儿童。被评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雷锋式优秀志愿者”、乐山市首届道德模范、“四川好人”。

黎师傅为官兵、学生、老人义务理发

No.3

初心不改

记者来到黎同云位于夹江县小东街的理发店里。他正在给一位顾客理发,一面仔细修剪头发,一面和顾客谈着“龙门阵”,听得出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

(工作中的黎师傅)

值得注意的是,黎同云的理发店里,临街的那一面角落里放着一个暖水瓶,上面的墙上贴着一张纸,纸上写着“免费开水”。黎师傅说道:“这是给路过的人准备的,不论是谁,都可以来免费接水喝。”

开水免费邻居来接水

这一小小的细节,便体现出黎师傅的善良和质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尽量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28年如一日的奉献,黎同云只有淡淡地一句我只做了一点我应该做的事。凭借手中的推剪,放射全部的能量,用他朴实的行动,实现着人生需当说奉献的誓言,以平凡而实在的作为,诠释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深刻内涵。(杜枫洁)

来源:夹江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3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