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时光斑驳的记忆,一张纸从历史深处走来。一路雅俗共赏,一路跌宕起伏,不觉已过千年。这张纸,书香千年,自己也活成了史诗。这张纸,名夹江书画纸。寻梦,唱一曲竹麻号子夹江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工艺之篁锅蒸煮夹江县马村乡,“纸状元”杨氏老屋近旁的空地上,3米多高的篁锅热气腾腾,近万斤竹料蒸煮到了火候。数个壮年男子手持木制杵杆,登上篁锅顶部,上下锤打锅内的竹料。踏着锤打的节奏,高亢明亮的劳动号子响起。“领唱”与“齐唱”配合默契,粗犷中兼有顿挫悠扬。雄浑的号子饱蘸汗水的淋漓,繁重的劳作瞬间起了欢快,锤打也因有了统一的节奏更加沉稳有力。这一充满仪式感的劳作工序,便是夹江手工造纸“打竹麻”环节。打一次竹麻需要一天时间,竹麻工人在长时间的劳动过程中,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流行歌曲”——竹麻号子。劳动号子的实用性大于艺术性,夹江竹麻号子仍然具备丰富的音乐调性。曲牌腔调自成体系,有高腔、平调、“当当且”“连环扣”“扯麻花”“银丝调”“石王调”等十余种。可一曲单唱,也可数曲联唱,节奏感强,变化多样,散发地道的夹江纸乡气息。歌词内容与山歌大同小异,既有随意套唱,又有即兴创作,活泼生趣,饱满酣畅。平凡可以唱成歌,琐碎也能写成诗。竹麻号子是夹江造纸技艺和历史的诗意外化,浸润质朴勤劳、坚韧乐观,洋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寻梦夹江书画纸,竹麻号子无疑是一个符号性的切入。芳华,一眼便是千年手工抄纸曾文摄打竹麻,仅是夹江手工造纸72道工序之一。每年5月、6月和10月、11月,马村乡竹林深处,伐竹的山歌此起彼伏。人们将百万斤生嫩竹子砍下,运送到山下的大池窖水沤杀青、槌打、浆灰、蒸煮、浸泡……历时3个多月,才能造出洁白的手工书画纸。“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夹江县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从清代道光十九年保存至今,镌刻的24字概括了夹江手工造纸沤、蒸、捣、抄4个环节72道工序全过程。“蔡翁碑”是夹江造纸技艺生生不息的存照。夹江纸农自来供奉蔡侯(东汉蔡伦),夹江手工造纸承袭蔡伦制纸技术。夹江纸农说是“蔡侯赏给了一碗饭吃”,世世代代奉蔡伦为神,感恩戴德日久天长。至今,夹江竹纸制作技艺同“蔡侯纸”技术一脉相承,同明代崇祯年间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杀青》篇中所载的竹纸制作工艺和所用原料完全相合。严格按照72道工序生产的夹江书画纸,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这张纸,清康熙年间御点为“贡纸”,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公元年)《夹江县志》载:“竹纸精粗大小皆备……售之下南川东等地,精者用作书笺,粗者用作神楮。”这就是说,精致细薄的纸能用以抄写文书,印刷书籍,粗糙厚重的纸可用来奉佛祀神祭鬼作民俗用纸。其时,夹江纸享誉“全蜀之冠”,上等书写纸被钦定为“贡纸”,成为皇室指定用纸和“文闱卷纸”。据计算,整个清代近年间,到清末废除科举考试为止,夹江纸农严格按照大清皇室的要求,向朝廷解奉近0万张“贡纸”。而同一时期的民间用纸,当是其若干倍了。抗战时期,夹江成为大后方书画纸重要产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延续中华民族的国脉文脉,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作出重大贡献。此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后两次到夹江县马村乡大槽户石子清、石国良家,改良研制新纸,共同研制出“蜀笺”“莲花笺”大风堂专用书画纸,并以“大千书画纸”命名,深得近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家们喜爱。夹江书画纸也因此与安徽宣纸同誉“国之二宝”。夹江“大千纸坊”至今保存完好。传延千年至今,夹江手工书画纸依然完整保留着蔡伦造纸技术,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古法,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遗存,是中外闻名的竹料制纸典范。书香芳华,一眼千年。一生三,洋洋大观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游历夹江的人们会有一种讶异:一个川西县域,怎会有如此丰富的文化遗存,而且历久弥新,活色生香?且不论国家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以及青衣江畔的千佛岩保存着早于乐山大佛的唐代石窟造像,成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佛教造像集中地。循着造纸一支,且看这一路的洋洋大观: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成为“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用纸产业基地”;年,获评“全国健身秧歌之乡”;年,文化部授予夹江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画纸之乡”称号;同年,以书画纸为载体的夹江年画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夹江书画纸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夹江书画纸、夹江年画、夹江秧歌,3张“国字号”名片,皆因一张纸而精彩。川味浓郁的夹江年画,用夹江本地生产的连式纸加工制作成粉笺作胚纸,木版套色印刷而成,一看就是夹江书画纸“亲生的”。年画内容造型古朴,线条粗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独特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舞动中国的夹江秧歌,便是以竹麻号子为音乐背景,以纸农生产劳动过程中操纸动作为舞蹈元素,独具夹江地方特色,形成一套兼具传统文化和创新编排的完整秧歌节目。一纸生三物,个个不寻常。夹江纸的生命力感召力,足够惊艳。文事,传承中创新大千纸坊张勇刚摄7月21日,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中国书画报社、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书法大赛颁奖典礼暨中国夹江书画纸产业发展研讨会落地夹江。夹江县委书记龚德勤作题为《夹江县关于加快以中国书画纸为核心的文化装备产业发展报告》,“推动以书画纸为主的文化装备产业大发展、推动夹江文化产业大繁荣”中心话题引发与会者热议。发端于手工书画纸的夹江文事,由此有了一个更富质感的跳跃。以书画纸为核心的文化装备产业,明确作为夹江县域经济一大主导产业培育,“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力争到年,文化装备产业产值突破亿元。”在实务层面,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业已展开——建成中国古法造纸基地,“集中制浆、分户造纸”,实现全域绿色造纸;积极开展书画纸国标修订和申报世界“非遗”工作,致力在纸旅游、纸文化等方面着力,再现72道古法造纸工序辉煌;制定纸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万元专项基金,联合58家重点企业组成产业协会,致力于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年,书画纸产量达3万余吨,纸产业综合收入6亿元,纸从业人员3万多人。沧海桑田,初心依旧。这张纸在守护中传承创新发展,赋予时代新内涵,激发属于它的新活力,开启属于它的新征程。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这张纸,正以开放姿态,书写立足今天、展望明天的新画卷。一张纸的史诗,关照历史、现实和未来,滋养物质、精神和人文。来源:乐山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917.html